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创新创业教育 >> 职业指导通识课 >> 正文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学大纲 ( 发布时间:2021年03月18日  责任编辑:cxcy  阅读次数: )

一、 课程基本信息

1.制定依据:本大纲根据2017 版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制定

2.课程编码:XZ070004

3.课程类别:通识教育必修课

4./学分学分数: 18/1,其中理论学时14实践学时:4

5.开课学期:2学期

6.适用专业:本科各专业

7.先修课程:大学生学习指导

8.后续课程:创业基础、大学生就业指导

二、课程性质、目的和要求

本课程为针对全校大学生开设的职业生涯规划通识教育课程,适用于我校本科各专业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基本知识和实践技能的学习。

通过学习该课程,旨在帮助学生规划职业生涯,提升职业素养,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自己、了解社会对人才的实际需要,为学生奠定一定的职业生涯规划意识,在校期间就能够为未来所从事的职业展开素质培养。本课程通过讲述职业生涯的基本理论及职业生涯规划与管理理论、自我探索理论与方法、探索工作世界的方法与途径、大学生职业能力的提升等内容,使学生了解开展职业生涯规划的必要性与现实意义,掌握职业生涯规划的相关理论与实践,使学生对未来的职业选择与职业发展形成正确的思想认识,为未来的职业发展做出正确的规划,提升职业素养指明方向。

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了解人生发展与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关系,以及大学生在职业生涯规划中的一些错误认识;掌握进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步骤,熟悉职业生涯规划的相关理论以及常用的一些分析量表,通过对理论的学习和量表分析结果,学生能够对自我特质形成正确的认识,对工作世界形成认识,建立自己的职业生涯目标,并作出为之奋斗的计划表,形成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书,为步入职场储备所需素质和能力,激发学生在大学期间为未来职业做出准备的意识,培养学生未雨绸缪精神,为今后的职业生涯乃至人生发展打下知识和能力的基础。

三、教学方式

 本课程针对全校各专业一年级学生开设,采用MOOC+翻转课堂混合式教学方法,MOOC和翻转课堂的教学资源集中在超星教学平台,老师通过平台进行教学,使用平台上的教学资源进行课程的教学组织和执行,实现线下课程的线上签到,在平台上实时查看学生的学习进度,在平台上与学生进行交流和互动。学生通过平台进行线上线下相结合学习的方式。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们可以随时与老师进行案例讨论、提出疑问、记录笔记,形成与老师线上线下的互动。


四、教学内容及课时安排

(一)理论教学内容(14课时)

1.职业生涯与人生发展 2)课时

1)教学内容

职业与职业生涯的概念、职业生涯与人生发展的关系、职业生涯规划的概念与意义,以及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的误区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步骤。

2)重点及难点

重点:职业生涯的概念、职业生涯与人生发展的关系,以及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步骤。

难点:对职业生涯规划的理解和把握,对职业生涯与个人发展的理解和把握。

2. 职业生涯规划的基本理论 6)课时

1)教学内容

介绍职业选择理论、职业发展理论和职业生涯决策理论,使学生了解在职业生涯规划的不同阶段会应用到的一些理论知识,掌握进行职业选择、职业发展和决策的基本理论。

2)重点及难点

重点:霍兰德职业兴趣理论,舒伯的职业发展理论,彼得森的认知信息加工理论。

难点:对各种理论在不同个体身上运用案例的理解,职业生涯理论一直是伴随人类社会的发展而不断更迭的,但理论的作用一定是要具体应用到实践中才有意义。

3. 自我探索 4课时)

1)教学内容

性格、兴趣、价值观和技能等在职业生涯选择、发展与决策中所起到的影响作用分析,帮助学生意识到,职业生涯规划一定要结合自身条件展开才是有效的和可行的。

2)重点及难点

重点:性格、兴趣、价值观和所拥有的技能是如何对职业生涯规划产生影响的

难点:要能够正确认识个人特质的各个方面不是截然独立的,在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时应考虑它们的共同影响作用。

4.对工作世界的认识 2课时)

1)教学内容

介绍职业分类系统、社会对人才的素质要求和探索工作世界的方法。

2)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当今社会对人才的素质要求

难点:结合不同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介绍相应的工作系统情况

(二)实践教学内容(4课时)

1.自我职业选择结果呈现(2课时)

通过各种实验和量表测试进行自我剖析,并且在听取他人评价意见的基础上,结合对工作世界的认知,完成自己对期望从事职业的选择,并呈现给观众。

2.撰写职业生涯规划书(2课时)

要求同学们了解职业生涯规划书的基本结构,结合自我探索、对工作世界的探索以及家庭情况的影响等因素撰写属于自己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书。

五、课程最终考核方式

本课程为考查课,课程考核采用理论学习结果与实践学习结果相结合的方式,学生最终成绩为优秀、良好、中等、及格和不及格五个等级,各级对应的分数如下:

1)优秀成绩要求90分以上

2)良好成绩要求80≤得分<90

3)中等成绩要求70≤得分<80

4)及格成绩要求60≤得分<70

560分以下为不及格

该课程的总评成绩由平时成绩、期末考查成绩、实践成绩、三部分构成。其中,平时成绩占40%,期末考查成绩占30%,实践成绩占30%;平时成绩包括考勤、听课、作业、答问、发言等平时表现分数;期末考查成绩为网上学习分数;实践成绩以职业生涯规划书为评分依据。

六、教材与主要参考书目

任课教材:李金亮、杨芳、周欣主编《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湖南教育出版社,长沙,2019

主要参考书:

1)曲振国 主编,《大学生就业指导与职业生涯规划》(修订版),清华大学出版社,北京,2015

2)孙凌,夏忠,舒卫华 编著,《职业规划与就业实务》,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北京,2011

3)吴芝仪 著,《我的生涯手册》,经济日报出版社,


第二部分 实践教学(4课时)


一、实践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实践教学,使学生认识职业生涯规划书的作用,了解职业生涯规划书的基本结构、编写过程和所需信息等,掌握职业生涯规划书的撰写方法。

二、实践教学内容及课时安排

1.自我职业选择结果呈现(2课时)

通过各种实验和量表测试进行自我剖析,并且在听取他人评价意见的基础上,结合对工作世界的认知,完成自己对期望从事职业的选择,并呈现给观众。

2.撰写职业生涯规划书(2课时)

要求同学们了解职业生涯规划书的基本结构,结合自我探索、对工作世界的探索以及家庭情况的影响等因素撰写属于自己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书。

三、实践教学部分的考核

1.以撰写职业生涯规划书形式为考核方式。围绕课程教学大纲教纲所要求的知识体系,侧重于考查学生全面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最终提交一份完整的与专业相关的职业生涯规划书。

2.采用百分制计算成绩。

四、实践指导书

吴芝仪 著,《我的生涯手册》,经济日报出版社,北京,2008




关闭